top of page
  • Instagram
  • X

暴风雨前的宁静:为何关税驱动的通货膨胀不可避免

  • 作家相片: lx2158
    lx2158
  • 8月1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已更新:8月18日


ree

数月以来,一个奇特的经济谜题在美国上演。尽管对进口商品实施了重要的新关税,美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却顽固地抵制了大幅飙升。这种明显的脱节让一些人认为,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通胀威胁被夸大了。然而,更深入地探究供应链机制和经济学理论后,一个更令人不安的现实浮出水面:关税的影响并未被消除,只是被推迟了。目前的平静是由库存缓冲和物流滞后共同制造的暂时假象。一旦这些缓冲耗尽,美国经济将迎头撞上一波成本推动型通胀,这将给政策制定者带来挑战,令市场失望,并引来滞胀的幽灵。


关税影响延迟的剖析


一项关税从政府法令到结账时更高的价格标签,其过程并非瞬时完成。这是一个被现代全球供应链复杂、庞大的特性所缓冲的过程。造成当前关税实施与消费者价格数据反映之间存在滞后的主要有两个因素:库存周期物流惯性

首先,企业并非对所有商品都采用“准时制”生产。他们维持着库存缓冲(或称安全库存),以防范供应中断和需求波动。当新关税宣布时,公司可以继续销售其现有的、征税前的库存产品。这些商品是以较低成本购入的,使得企业能够保持消费者价格稳定,并通过将其在总库存中进行成本平均,暂时吸收新到货物的关税成本。然而,这是一个有限的储备库。一旦这些较早、较便宜的库存售罄——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数月时间——就必须用新的、负有关税的库存来补充。届时,企业将面临一个严峻的选择:要么吸收全部成本,牺牲利润率;要么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对大多数企业来说,选择是明确的。

其次,物流滞后提供了另一层暂时的保护。全球供应链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一件在亚洲制造的产品可能要在集装箱船上花费数周,在港口停留数日,然后再花更多时间运往配送中心,最后才能到达零售店。在关税生效时已经在美国境内运输途中或存放在仓库中的商品,不受新关税的约束。这就形成了一条产品管道,继续以征税前的价格流入市场,进一步推迟了通胀影响。这条管道和库存缓冲一样,最终也会枯竭,届时更高的成本将成为新的基准。


不可避免的成本转嫁:理论与公式


随着这些临时缓冲的消失,经济学的基本法则将开始发挥作用。主导这一过程的关键概念是关税转嫁率,它衡量关税成本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在最终消费者价格中。100%的转嫁率意味着消费者承担全部负担,而0%则意味着外国生产商完全吸收了成本。

对消费者价格的最终影响可以通过一个基本公式来建模:

Pfinal​=Pimport​×(1+t)+M

其中:

  • Pfinal​ 是消费者支付的最终价格。

  • Pimport​ 是外国生产商的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前的价格。

  • t 是从价关税税率(以小数表示,例如,25%的关税为0.25)。

  • M 代表进口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后续加价。

然而,实际的转嫁率并非自动发生;它由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决定。弹性衡量供给量或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这种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ρ=Es​−Ed​Es​​

其中:

  • ρ (rho) 是对消费者的成本转嫁率。

  • Es​ 是供给的价格弹性。

  • Ed​ 是需求的价格弹性(通常为负值)。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如果消费者的需求是无弹性的(Ed​ 接近于零),那么成本转嫁率 ρ 将会很高。这种情况发生在消费者几乎没有替代品可选择的关税商品上(例如,特定的汽车零部件、处方药成分或专业电子产品)。即使价格更高,他们仍会继续购买该产品,这给了生产者将全部成本转嫁出去的权力。相反,如果需求是高弹性的(消费者可以轻易转向国内替代品或其他产品),生产商将被迫吸收更多关税成本以避免失去客户。在当前环境下,许多被征收关税的商品属于需求相对无弹性的类别,这表明很可能会出现一个高的成本转嫁率。


与美联储的碰撞路线


这波即将来临的通胀浪潮将使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陷入一个极其困难的境地。根据当前的关税计划和库存缓冲的消耗情况,预测显示,**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平减指数——美联储偏爱的通胀衡量指标——到2025年底可能飙升至3.5%以上,并在2026年中期之前顽固地维持在3%附近。**这严重偏离了美联储法定的2%目标。

美联储对通胀的政策反应通常通过诸如泰勒法则之类的框架来概念化,该框架根据通胀和经济产出建议一个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一个简化版本如下:

it​=r∗+πt​+α(πt​−π∗)+β(yt​−y∗)

其中:

  • it​ 是目标名义联邦基金利率。

  • r∗ 是估计的中性实际利率。

  • πt​ 是当前的通胀率。

  • π∗ 是目标通胀率(2%)。

  • (yt​−y∗) 是产出缺口(实际经济产出与潜在经济产出之差)。

这里的关键部分是通胀缺口 (πt​−π∗)。随着关税引发的通胀推高当前通胀率 πt​,该法则要求采取更高的政策利率来为经济降温。这与市场对大幅降息的预期直接相悖。美联储将被迫维持其“更长时间内保持更高利率”的立场,其原因并非经济因强劲需求而过热,而是为了对抗负面的供给冲击。这使得政策的拿捏变得异常困难。


日益逼近的滞胀幽灵


这种情况最危险的潜在结果是滞胀——即停滞的经济增长与高通胀的毒性组合。关税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典型原因。它们是一种成本推动型冲击,在推高价格(通胀)的同时,通过使关键投入品变得更加昂贵来抑制经济产出。这可能导致企业减少投资、削减生产,并最终裁员。

近期疲软的就业数据为这幅图景增添了一个至关重要且令人担忧的维度。如果劳动力市场在通胀因关税而加速的同时持续走软,美国将面临教科书定义的滞胀。这是美联储的终极政策噩梦。其主要工具是为管理需求而设计的:

  • 为了对抗通胀,它会加息,但这将进一步削弱就业,并可能引发衰退。

  • 为了促进就业,它会降息,但这将为通胀火上浇油。

被困在价格稳定和最大化就业的双重使命之间,美联储将没有好的选择。其结果将是长期的经济萎靡,家庭将同时受到物价上涨和就业市场疲软的双重挤压。由库存和物流缓冲带来的暂时和人为的平静即将结束。一个充满艰难经济现实和政策权衡的时期就在前方。

留言


© 2035 Someo Park Investment Management LLC。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