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Instagram
  • X

欧元区主权风险差异:关于信用利差、市场认知及法希利差倒挂的探究

  • 作家相片: lx2158
    lx2158
  • 3月4日
  • 讀畢需時 9 分鐘

ree

ree

本文深入剖析了欧元区内部主权风险不断演变的格局,重点关注各国10年期政府债券相对于德国国债的利差所呈现的复杂动态。此项分析的核心实证依据是近期出现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法国与希腊主权利差的倒挂现象。我们认为,这一发展并非统计上的偶然,而是一次深刻的市场重定价,反映了宏观经济基本面轨迹和政策可信度的分化。该分析进一步延伸至市场隐含的信用风险与官方评级机构评级之间的脱钩现象,尤其是在法国和意大利这两个国家。通过运用一个基于主权风险决定因素的理论框架,我们论证了这些国家当前的利差水平所反映的悲观前景,已远远超出了其官方信用评级所显示的程度。本研究结合了对财政指标、政治经济约束以及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框架总体影响的审视,旨在为理解单一货币区内风险轮廓的变迁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


1. 引言


2010-2012年的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是一个分水岭事件,它揭示了一个缺少财政对应体的货币联盟所潜藏的脆弱性。危机过后,一个脆弱的平衡得以建立,这主要得益于欧洲中央银行(ECB)的支撑,以及各国对财政纪律和结构性改革虽不完整但已更新的承诺。在此期间及之后,衡量市场情绪和主权风险感知的主要晴雨表,一直是各国政府债券相对于欧元区事实上的无风险资产——德国国债——的收益率利差。尽管危机的急性阶段已经过去,但这些利差的图表仍在继续讲述一个关于趋同、分化以及最近出现的惊人重组的复杂故事。

本文的动因源于对当代欧洲政府债券市场的一个关键观察:法国10年期政府债券(OATs)的利差现已降至希腊同期债券利差之下。这一倒挂现象挑战了长期以来将欧元区划分为“核心区”(包括法国)、“外围区”(包括希腊)和“半核心区”的层级结构。它标志着市场参与者对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经济体之长期信誉进行了一次根本性的重新评估。对于作为欧盟创始成员国和第二大经济体的法国而言,这是一个警示故事。而对于曾经是危机中心的希腊来说,这则证明了十年痛苦但影响深远的调整取得了成果。

本分析的目标有三方面。首先,我们将建立一个稳健的理论框架,用于理解主权债券利差的决定因素,该框架将宏观经济基本面、流动性以及欧洲央行提供的制度性支持所起的关键作用纳入其中。其次,运用这一框架,我们将对法国、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利差轨迹进行实证分析,解释其走势背后的关键历史和经济驱动因素。本部分的核心将是对法希利差倒挂的剖析。第三,我们将深入探讨信用评级机构的风险评估与债券市场前瞻性判断之间日益扩大的鸿沟。我们将证明,对于法国和意大利而言,当前的利差水平意味着市场赋予它们的信用质量要比其官方评级低数个等级,这一现象对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都具有重大意义。本分析将不设总结性结尾,而是基于实证发现提出前瞻性的启示。


2. 主权利差的理论框架


一个欧元区成员国发行的主权债券收益率,在概念上可以分解为两个主要部分:基准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和一个特定国家的利差。

国家收益率 = 基准收益率 + 利差

在欧元区内,10年期德国国债扮演着基准的角色。因此,利差补偿了投资者因持有特定主权国家债务(相对于德国)而承担的额外风险。这个利差并非单一结构,而是由若干潜在风险因素构成的复合体。一个广义模型可以表示为:

利差 = f(信用风险, 流动性风险, 重新计价风险, 全球风险规避)

2.1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即违约风险,是利差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市场对一个主权国家未能按时足额履行其债务义务的可能性的认知。在分析上,它通常被建模为**违约概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 PD)和违约损失率(Loss Given Default, LGD)**的函数。

信用利差 ≈ 违约概率 (PD) × 违约损失率 (LGD)

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的驱动因素植根于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学术文献一致认为,一系列关键变量对此有决定性影响:

  • 政府债务占GDP比率: 更高的债务比率会增加利息支付的财政负担,削弱政府应对经济冲击的能力,从而增加违约概率。

  • 财政赤字占GDP比率: 持续的赤字标志着一条不可持续的财政路径,它会增加债务存量,并加剧违约风险。

  • 经济增长(实际与名义GDP增长): 更强劲的经济增长通过扩大债务占GDP比率的分母和增加税收收入来改善债务动态。相反,增长停滞作为债务可持续性分析(DSAs)的关键输入项,是导致利差扩大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 政治稳定与制度质量: 政府实施必要且通常不受欢迎的财政整顿或结构性改革的能力和意愿至关重要。政治分裂和缺乏共识会严重削弱政策的可信度,导致市场为政策瘫痪或逆转的更高风险定价。

2.2 流动性与重新计价风险

流动性风险指的是无法在没有重大价格折让的情况下迅速卖出债券的风险。在市场承压时期,会出现“逃向优质资产”的现象,投资者会抛售被视为有风险的资产,涌向如德国国债这类高流动性的安全避风港。这同时压低了德国国债的收益率,并推高了流动性较差的主权债券的利差。

重新计价风险是货币联盟所特有的一个因素,指的是一个国家可能退出联盟并将其债务以一种新的、贬值的货币重新计价的风险。这是2010-2012年危机期间利差扩大的主要驱动因素。欧洲央行的果断行动,从马里奥·德拉吉“不惜一切代价”的讲话,到随后设立的“直接货币交易”(OMT)和“传导保护工具”(TPI)计划,都起到了强大的熔断器作用,通过建立一个可信的、对抗投机性攻击的后盾,显著压缩了这一风险溢价。


3. 欧元区利差动态的实证分析


所提供的图表通过主权风险溢价的视角,为欧元区近期的经济史提供了一条生动的时间线。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和法国的轨迹,在上述理论因素的背景下,各自讲述了一个独特的故事。

3.1 外围国家的漫长复苏之路

在图表的早期部分,希腊(绿线)、意大利(棕线)和西班牙(蓝线)的高企利差是主权债务危机的伤痕。希腊,因其高债务和高赤字的不可持续组合,处于风暴的中心,其利差达到了预示即将违约的水平。随后这些利差的急剧收窄并非一个平稳的过程,而是三个相互交织因素作用的结果:

  1. 严厉的紧缩政策与结构性改革: 在“三驾马车”(欧盟委员会、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监督下实施的这些措施,虽然社会成本高昂,但逐渐恢复了财政的可持续性并提升了竞争力。

  2. 债务重组: 2012年的私人部门参与(PSI)计划显著减轻了希腊的债务负担。

  3. 欧洲央行的支撑: 欧洲央行的干预对于防止金融崩溃和稳固复苏至关重要。

希腊从超过200个基点(bps)的利差降至70个基点以下,代表了一次非凡的逆转,并最终重获投资级评级。西班牙和意大利也遵循了类似但没那么极端的轨迹。它们的利差因欧洲央行的支持、财政状况的改善以及(就西班牙而言)重大的劳动力市场改革而收窄。

3.2 法国:一个核心经济体的缓慢沉疴

法国10年期OAT利差(红线)的轨迹则讲述了一个不同且更令人担忧的故事。从作为一个核心欧元区国家、利差极小的强势地位出发,法国的风险状况经历了虽缓慢但不可否认的恶化。这一趋势直接反映了其不断走弱的宏观经济基本面。

近期的数据描绘了一幅严峻的画面。法国的公共债务正处于上升轨道,从2023年约占GDP的110%预计到2024年底将升至113%。 这与许多外围国家出现的去杠杆化形成了对比。更令人警惕的是,2024年的公共赤字预计将达到GDP的5.8%,远超《马斯特里赫特条约》3%的限制和政府早前的目标。这种财政滑坡并非周期性的短暂现象,而是指向了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这正是标普近期将法国‘AA-’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的背景。该机构的理由植根于政府债务不断上升以及在制定有意义的财政整顿方案上缺乏政治共识的经验现实。备受争议的2023年养老金改革方案的通过,虽然在财政上是必要的,却暴露了深刻的社会和政治分歧,使得外界对政府实施进一步不受欢迎措施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市场以其特有的前瞻性方式,正在为增长不及预期以及政治约束将阻止政府稳定债务占GDP比率的风险进行定价。OAT利差从低于50个基点稳步攀升至近70个基点,正是市场对这一不断恶化的前景给出的明确裁决。

3.3 法希利差倒挂:一次范式转移

法国和希腊利差曲线的交汇,是这两种对立叙事发展的顶点。这是一个强有力的市场信号,表明希腊改革和财政整顿议程带来的积极势头,现在被认为比法国的政策轨迹更为可信。尽管希腊的绝对债务水平仍然很高(约占GDP的154%),但其有利的基础财政盈余、近期更强劲的增长以及对改革路径的明确承诺,已从根本上改变了市场对其的风险认知。

这次倒挂标志着市场正在超越静态的、标题性的债务数字,转而关注二阶导数:即政策的方向和动能。法国的负面动能——以持续的赤字、不断上升的债务和政治僵局为特征——正受到比希腊虽高但不断改善的债务存量更为严厉的评判。


4. 市场隐含评级:为悲观情绪定价


本分析的一个关键维度是信用评级机构的评估与债券市场观察到的定价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像标普这样的评级机构通常采用一种“跨周期”的方法论,这在吸收新信息方面可能反应迟缓。相比之下,市场是持续汇集实时信息和预期的定价机制。其结果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债券利差通常能为其感知的信誉度提供一个更即时、有时也更准确的衡量标准——即“市场隐含评级”。

虽然不存在精确的决定性公式,但基于各类别债券的历史违约和回收率数据,利差水平与信用评级类别之间存在一种映射关系。

隐含评级 = g(利差, 无风险利率, 假定回收率)

将这一逻辑应用于当前形势,揭示了一种鲜明的脱节。在68个基点的水平上,法国的10年期OAT-德国国债利差与其高的‘AA-’评级并不相符。 AA级别主权国家的利差在正常市场条件下通常要低得多,往往在10-30个基点的范围内。68个基点的利差意味着,市场感知的风险与那些评级低数个等级、处于低的A级单评级区间的主权国家相一致。市场实际上在声明,它相信标普在其负面展望中阐述的风险不仅是可能性,而且是几乎确定会发生、但尚未完全反映在官方评级中的事件。

意大利的情况则更为显著。其利差高达108个基点,市场为其定价的风险状况远比其官方的标普‘BBB’投资级评级更为严峻。如此之大的利差(通常超过100个基点)是那些处于**投机级(高收益)类别(BB+或更低)**边缘或已经进入该类别的主权国家的特征。市场正在发出信号,对其在常年经济增长乏力和政治脆弱的背景下管理其庞大公共债务(约占GDP的135%)的能力表示深切怀疑。它正在为未来发生债务危机的非零概率定价,而这是官方的投资级评级未能捕捉到的。

这种脱钩现象凸显了一个关键的洞见:市场参与者已经对法国和意大利的财政及政治轨迹的可信度作出了裁决。他们审视了法国不断上升的债务、改革面临的政治挑战以及意大利的结构性增长障碍,并在多次评级下调实际发生之前,就已经将这些因素计入了价格。利差不仅反映了当前现实,更反映了未来政策失败的折现现值。


5. 启示与前瞻性评论


在欧元区主权债券市场中观察到的动态,具有深远的启示。对于巴黎的政策制定者而言,OAT利差不再是一个温和的指标,而是一个实时的纪律约束机制。市场的裁决是,当前的财政路径不可持续,若未能提出一个可信的、政治上可行的整顿计划,将导致利差持续扩大,从而增加借贷成本并进一步加剧债务负担。采取纠正行动的窗口正在收窄。

对于投资者而言,该分析凸显了在风险评估中仅依赖官方信用评级的不足之处。法国和意大利的市场隐含评级,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也更及时的潜在信用风险指标。这种差异既给那些过度依赖机构评级的人带来了风险,也为那些能够准确解读市场前瞻性信号的人提供了潜在机会。

最后,对于整个欧元区而言,法希利差倒挂是一个需要反思的时刻。它表明,危机时代的叙事并非一成不变;积极、果断的改革能够得到回报,正如一个核心国家的不作为和财政漂移会受到惩罚一样。外围国家利差的收敛标志着为保卫联盟而建立的制度架构取得了胜利。然而,法国信用状况的同步恶化则是一个严峻的提醒:欧元区的长期稳定不仅取决于修复外围,也取决于其核心成员维持纪律。整体的健康与最大成员国的财政廉正密不可分。

留言


© 2035 Someo Park Investment Management LLC。

bottom of page